优化营商环境,“近悦远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牟箐箐 | 发布时间: 2023-06-05 | 361 次浏览 | 分享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对营商环境的认识,在我国具体经济实践中是在五个维度上不断深化的。第一,对营商环境范畴的认识经历了从“窄”向“宽”的转变,从一般特指以招商政策优惠为主要代表的狭义规制环境,转变为“企业生态系统”观念下的综合性概念。第二,对营商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经历了从“硬”到“软”的升级,从早期理解为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本、生态环境等各种硬件层面要素,转变为将影响商事主体经营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等软环境要素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第三,营商环境的服务对象经历了从“大”到“新”的拓展,从20世纪70年代主要为大企业降低成本、优化选址决策服务,转变为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第四,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抓手经历了从聚焦招商引资政策到全方位“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补贴等招商引资政策为主,转向以政府职能改革“放管服”为主线。第五,营商环境优化经历了从中央重视到地方推进的过程,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而且是各地方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营商环境的优劣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89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0亿美元,中国依然是全球投资高地。2020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排名位列世界31位,并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过去办一个企业乃至开办个体工商户耗时费力,有的要几个月甚至一年,而现在一般只要几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以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被喻为“万里长征”,现在不超过120个工作日,有的地方压减到80个工作日以内。各地蓬勃兴起的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时压缩了60%以上,极大便利了经营主体投资兴业。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不同地区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仍有落差。整体上看大城市营商环境优于中小城市、南方优于北方、东部优于中西部。一些地方仍违规设置市场准入,“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更加隐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仍然任重道远。重复检查、多头执法、“新官不理旧账”等还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存在,一定程度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这可进一步从以下几个维度聚力:
  一是坚持以市场化为引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释放巨大市场潜力。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过去十年间,我国政府“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月2日国常会又强调,要“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政策有效性”。当前,要以加快推进构建高效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目标,更深更广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本、资源、商品、服务、数据等各种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充分调动包括外资企业、内资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积极性,让创新创业涌流,市场活力迸发。
  二是坚持以法制化为支撑,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完备和优化,能让投资者看到稳定的预期,可以消除企业对投资后经营过程无法判断的疑虑,减少企业投资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基本预期,使投资者不再困于选择、惑于竞争,变得敢于挑战、乐于投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优化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坚决防止和杜绝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特别是当前新产业革命正在深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保护创新、支持创业则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内容。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产权的保护、投资合约中政府责任承诺的法制化、合理的沉没成本设定等,给企业开展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吃下“定心丸”。

  • .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更多
  • .

大型功夫舞台剧《武林时空》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汉雅星空IPTV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项目
电影中国网
“亚马逊中国书店”项目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发稿平台
50部国产原创漫画版权出口计划
人文社科国际学术平台建设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更多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投资贸易大会组委会

中华文化贸易促进会

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

CP备案编号:京ICP备10209056号-3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8号2号楼1610室

电话:010-84685513/010-84685517

传真:84685527  

邮编:100102

Email:peking@ccpct.org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