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美术迎来协同发展新机遇
来源:中国日报 | 作者:pro51beed | 发布时间: 2017-08-07 | 48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京津冀地缘相接,文脉相承,艺术资源深厚。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文化发展的龙头,美术资源丰富,艺术人才集中,对周边区域形成巨大辐射作用。天津具有独特的“津派”文化,艺术特色显著。河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春秋、战国前即有“蓟合于燕”。三地艺术相通性和差异性并存,有着广泛的合作发展空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文化的协同发展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千峰争秀 万树争荣(国画) 白雪石


 


渊源与流派

京津冀画坛的文脉关联



松梅图(国画) 王雪涛

 

早在民国初年,北京画坛就已精英云集、人才辈出。不同风格、不同艺术主张的画家汇集于此,与其他艺术门类一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胜景。




花鸟画作品(二) 陈师曾


新中国成立前,京华画坛传统阵营的代表性群体是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当时,为适应新的社会审美需要,文化界展开了对如何振兴中国画的激烈讨论。相对于徐悲鸿、林风眠等用西洋美术革命中国画的主张,以金城、陈师曾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主张延续国画中宋元及以前的传统,于中国画内部寻找振兴动力。这派艺术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地区,形成了“京津画派”。京津画派的出现以金城、周肇祥于1920年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为标志,陈师曾、齐白石、溥儒、王雪涛、董寿平、李苦禅、周怀民、白雪石、田世光、启功等都是其代表性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画坛呈现出多元局面。“既有承继中国画学研究会余脉的画院,也有实践徐悲鸿融和主张的美术学院,还有其他文博、出版系统里的创作群体,他们不主一家、不成一派,在艺术风格上包容、多元。”北京画院研究员马明宸说。


惠孝同作品


于1927年成立的“湖社”画会是北京画坛的另一重要力量,也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最早的学术组织之一。它延续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精研古法、博取新知”的精神,致力于提倡风雅、保存国粹,同时也以“应时事之要求”“沟通世界美术”为具体行动方针。由于它所推崇的艺术风格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湖社被称为中国近代绘画史的摇篮。“湖社画会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成员中有不少天津籍或久居天津的画家,而画会的很多重要展览也会选择在天津举办。1931年,湖社画会在天津成立第一个分会,总会众多骨干份子如惠孝同、陈少梅、刘子久等来津传授画艺,为天津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说,20世纪以来京津地区之所以名家辈出,与京津画派的贡献密不可分,特别是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等组织,培养了刘子久、刘凌沧、徐燕荪、黄均、王叔晖等一大批青年画家。“有鉴于湖社画会在京津两地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天津美术馆日前还特别策划了‘岁月涟漪——近代湖社画会展’,展出了金章、赵梦朱、惠孝同、陈少梅、陈缘督、刘继卣等湖社画家及其弟子作品。”马驰介绍。


人民和总理  周思聪


河北作为元明清的京畿重地,同样与京津两地具有文化关联。“众多美术大家如北京画院的周思聪、天津美院的孙其峰等都出生或曾工作在河北。”马明宸说,作为北派画坛的中心区域,京津冀美术完全可放到同一视野中进行审视考察、梳理建构。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于洋看来,虽同处燕赵之地,京津冀却有着地域文化性格不同的源起点与生发点,尤其20世纪以来,京津画派的融创与北方画坛精英的汇聚,使三地画家各自显现了文化气质的微妙差异。“京津冀在历史渊源、地理特征和人文风物上具有共通性和整体性,它们同属华北文化体系,在发展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也有自身的独特性。如北京文化的政治性、多元性,天津文化的市井性、民众性,河北文化的包容性、地缘性等,都会折射在美术创作中。”于洋说。


流动与聚集

补齐短板仍需发力

花卉册页(国画) 金城

 

 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北京数百年来各方面的积累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有着明显优势,这也吸引着河北、天津乃至全国各地的美术家、美术爱好者。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曾用两年多时间对北京全市青年进行过1%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青年约有100万人,其中,非京户籍约有10万人。在非京户籍的艺术青年中,70%将北京作为首选定居、就业城市,大多数人认为北京的艺术资源丰富、发展机会多。“民国以来,艺术家寓居他地的现象以北京为最早、最多,所以也称为‘客京现象’,甚至一度构成了北京画坛的主流。”于洋说,正由于此,北京美术史几乎也是半个中国美术史,作为“地域与中心”的交汇点,其复杂的文化既带有自身的京城地方特点,又有着汲取、融合全国各地的大北京特点,具有一种核心的文化汇聚力量,这也决定了天津和河北处于从属的文化地位。

  • .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更多
  • .

大型功夫舞台剧《武林时空》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汉雅星空IPTV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项目
电影中国网
“亚马逊中国书店”项目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发稿平台
50部国产原创漫画版权出口计划
人文社科国际学术平台建设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更多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投资贸易大会组委会

中华文化贸易促进会

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

CP备案编号:京ICP备10209056号-3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8号2号楼1610室

电话:010-84685513/010-84685517

传真:84685527  

邮编:100102

Email:peking@ccpct.org

微信公众号